1927年8月1日云天华成,中央委员会与国民党左派联合发起了“南昌起义”,这不仅标志着我军首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这一年,中央“保密部门”也悄然成立,然而由于经验尚浅,最初的保密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效果也未达到理想的程度。
进入红军时期,党中央更加重视保密工作,把它列为头等大事,成立了专门的保密机构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毛主席在领导红军时,所有重要的文件和电报都由保密部门的文书或秘书来处理。为了防止间谍渗透和信息泄露,还成立了“保卫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保密管理。随着革命的推进,红军逐渐完善了保密机制,直至1949年,党中央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此同时,领导们还开始使用私人印章,以防文件被篡改。
展开剩余86%随着革命事业不断深入,我党的保密工作日益成熟,直至1951年6月8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发布了《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保密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部《条例》的保障下,无论战火如何蔓延,我党的机密工作都能严密封存,甚至有不少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国家机密,甘愿献出生命。
2011年,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亲自拜访了为毛家保守了一辈子秘密的李云老人,并由此展开了对历史的一段回顾。李云的一生充满传奇,她出生于1915年,在苏州度过了童年,2岁时全家迁至上海。14岁时,她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并开始了她艰难且充满挑战的革命之路。
和许多革命战士一样,李云在学校里广泛传播新思想,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类活动,解救工人妇女,开办夜校,推动青运工作。最终,她于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中央红军正面临艰难作战形势,李云接到了江苏省委的一个神秘任务:“你将加入中央特科,前往外地配合中共北区领导徐强工作。”从那时起,李云便深深地参与到了党的机密工作中。
李云与徐强被派往河南开封,开展情报收集任务。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国民党内部的一名军官惠东升,获取关于即将对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计划的情报。在初期,他们的工作进展顺利,许多重要的军事秘密被成功传递给上海的情报部门。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的敌特部门截获了部分电报,揭露了他们的身份。李云和徐强被迫撤离开封,化名夫妻返回上海,继续进行秘密工作。
随着工作深入,李云和徐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最终,组织批准他们结婚,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情报工作搭档。徐强负责收集情报,李云则负责抄写并发送至中央苏区。随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上海的白色恐怖愈发严重,李云和徐强的工作愈加艰难。
1935年,中央红军成功抵达陕北,李云与徐强接到了来自延安的任务:寻找“两个孩子”。2011年,毛新宇在上海华东医院拜访了96岁的李云,感激她当年救了自己的叔叔和父亲。李云听后十分惊讶,她原本打算将这一段历史埋藏在心底云天华成,没想到毛新宇主动找到了她。
这段历史回溯到1930年秋,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不幸被国民党军阀何键所杀。为保护毛主席的三个儿子,湖南省委密令将他们送至上海的董健吾幼儿园避难。1932年,幼儿园遭到敌人破坏,毛岸龙不幸去世,岸青和岸英在董健吾家暂住。然而,没过多久,董健吾的前妻打伤了岸青,两个孩子被迫逃走,从此与组织失去联系。
1935年,李云和徐强接到了新的任务,寻找这两名孩子,但他们并不知道孩子们的真实身份。李云回忆:“当时的上海,情报机构已几乎全被破坏,只有我们几个未暴露身份的人仍在坚守。”李云带着任务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寻找两个流浪孩子,终于在城隍庙附近找到了他们。当时,她看到了两个脏兮兮、瘦弱的小男孩紧紧依偎在一起,目光充满渴望。李云顿时心头一震,觉得这就是她要找的孩子。于是,她买了两碗粥给他们吃,并小心翼翼地询问:“你们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但两个孩子始终不肯透露一字。
回到家后,李云将信息报告给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冯雪峰亲自去城隍庙寻找孩子。在冯雪峰的一番耐心交谈后,两个孩子终于透露他们是湖南人。此后,孩子们得以安全送往延安,为了保护他们,董健吾联系了爱国将领张学良,安排将两个孩子送往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
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李云和徐强的工作愈发艰难。1936年4月,李云和徐强在上海继续参与统一战线工作,接受了与宋庆龄女士对接的任务。宋庆龄不仅是海内外知名的政治人物,且非常信任李云,要求她为党组织传递重要情报。李云为了保护身份,经常绕路而行,忍受着与时间赛跑的压力。有时候,她一天要来回往返多次,以确保信息的安全。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逼蒋抗日”,李云在向宋庆龄报告时,发现了可怕的恐吓信和子弹。虽然宋庆龄表现得十分镇定,李云却感到极大的危险,她随即向组织汇报,并加强了宋庆龄家周围的安保工作。
随着上海沦陷,李云陪同宋庆龄转移至香港。直到1939年,她才返回延安,照顾生病的丈夫。多年来,李云始终坚守在党组织的工作岗位,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后,她应组织的要求回到上海,继续为国家工作。退休后的李云几乎不再与媒体接触,保持着她那份战时的警觉与睿智。
李云曾深感:“如果不是毛新宇主动找到了我,我的秘密可能永远埋藏在心底。”她的故事终于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2013年,李云老人离世,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永远不朽的一部分。她的事迹与奉献,正如许多革命英雄一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发布于:天津市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